深度,煤与气的博弈:气荒,谁慌
日期:2019-08-18 16:02:5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佚名

2017年,陶瓷行业的冬天格外寒冷。

11月中下旬起,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建陶产区相继曝出“气荒”现象。多个省份发出天然气供应Ⅱ级橙色预警——天然气供应不足及陶企停产事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气荒”让一度处于低开窑率状态的多个产区雪上加霜。因为严重缺气,11月份以来四川夹江陶企不得不停产、减产,北方多个产区亦因此大面积停产……在北方等重灾区,很多曾经机器轰鸣、车水马龙的陶瓷厂区如今冷冷清清,特别是夜晚,诺大的厂区寂静得可怕,猛然停产的剧烈反差,让陶企颇为不适应。

同时,停减产所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上涨、产品涨价、客户流失等问题亦暗潮汹涌。

“气荒”背后,是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煤改气大潮,是工业用气与居民用气的冲突、煤炭与天然气的博弈。在诸多“煤改气”标杆产区,轰轰烈烈地经历“煤改气”阵痛后,如今不得不面临新的阵痛:使用水煤气被禁止,使用天然气又面临“供气不足”。

而更让陶企迷茫与担忧的是,未来缺气会不会成为常态?用气成本会不会持续攀升?

 

天然气量缺价涨

多产区大面积停产

大规模“煤改气”引发的供气不足,终于一语成谶。

进入10月份后,随着供气需求激增、气源紧张,全国天然气价格开始表现出上涨趋势,11月15日北方进入采暖季后,全国性的天然气荒愈演愈烈,无论是受物价局管控的管道天然气还是市场化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均一路上涨,创下历史新高。

陶瓷行业的“气荒”亦从10月份开始初现苗头。10月8日,淄博地区天然气价格开启第一次涨价,由此前的每立方米2.45元上涨0.15元,调至每立方米2.60元。与此同时,受气源紧张影响,自10月8日起到10月15日,淄博陶企开启轮流减半生产模式。

无独有偶,作为天然气主产区的四川,也出现“气短”现象,不得不上调气价,减少供应量。根据调价内容显示,四川夹江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2元,此前年用气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的价格由1.75元上调至1.95元每立方米;此前用气量达500万立方米的价格由2.05元上调至2.25元。

尽管涨价、限量等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的动作频频,但仍无法扼制天然气持续紧缺之势,到了11月初,“气荒”开始表现明显,山东、河南等省份即使有资金也买不到气,甚至多个城市出租车亦面临“加气难”的窘境。

为进一步缓解供气压力,11月底多个地区天然气供应公司均发布限停供应通知,停止或限制工业用户天然气供应。面对气量供应不足、气价持续攀升,部分陶企选择提前停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6日报道,因为天然气紧缺及气价太高,河北石家庄南部某县26家全部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停产20家,这比往年的停产时间提前了接近一个月。与此同时,该县LNG价格从4800元左右一吨疯涨至8500元左右一吨,但即便如此,仍然一气难求,甚至有人揶揄称“卖气都是拍卖的”。

进入12月份后,全国天然气价格再次疯涨。12月4日,山东淄博天然气价格迎来第三次上涨,从而导致陶企用气成本大幅增加。据了解,经前两轮涨价,淄博天然气价格已经由2.45元/立方米上调至3.03元/立方米,涨幅为23.6%,

但即便这样,淄博当地的天然气供应依旧不足,大大制约陶企正常生产,如今,以天然气为生产燃料的淄博陶企只能减半生产。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淄博甚至有陶企拟自己投资筹建气站,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据天然气行业人士介绍,近两个月全国除了广东、广西等少数省份天然气供应基本保持平稳,其余各大省份均大幅减少工业用气量。其中,北方地区所受影响尤为强烈,如河南部分地区因供气不足不得不实施限停工业生产用气;山西地区LNG一周内上涨400——700元/吨,最高已接近7000元/吨;陕西一周内上涨400元/吨,当前价格较9月中旬,已上涨1倍……

受工业用气量大幅缩减影响,全国“煤改气”较为成功的产区均受到较大冲击与波及。

12月20日,本报记者从四川夹江获悉,因天然气供应不足,产区内几乎没有陶瓷工厂生产线能够全线开足,拥有三条线的陶企通常只开一条线。对此,夹江陶企感到非常无奈:“眼看年底销售有所好转,企业准备开足马力为明年年初销售旺季储备库存,却又偏偏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这一情况。”天然气供应不稳导致的开工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夹江陶企最头疼的事情。

同样为北方产区的辽宁法库,辖内瓷砖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以水煤气或清洁煤制气为生产燃料,因此并未受到天然气紧缺及价格上涨影响。进入12月,法库部分陶企已陆续进入停产整修阶段。日前,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为法库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供应天然气的沈阳沈法燃气有限公司和沈阳奥德燃气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企业供气价格仍旧执行法库县经济开发区及省市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的价格标准,维持在每立方米2.3元。

三年内使用天然气的陶企新增200家

深受“气荒”影响的,不仅仅是工业生产领域,居民用气亦受到较大冲击。近两个月,“气荒”俨然形成刷屏之势,疯狂传播。

2017年冬天,“气荒”为何会悄然而至?专业人士介绍,主要是天然气供给不平衡,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所造成。相关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因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加上“煤改气”需求增量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呈现两位数增长。

供需严重失衡条件下,管道天然气及进口天然气价格同时暴涨,“往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到冬季采暖季都会进行小幅调整,但今年国内因‘气荒’导致价格增长得有些离谱。”12月20日,清远正茂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俣向本报记者表示。

正茂燃气是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云龙陶瓷产业基地的供气方,张俣坦言,虽然当前广东地区工业用气未出现供应紧张现象,但在当前全国天然气紧缺背景下,天然气价格的上扬,却对广东地区燃气公司造成了较大影响。

据透露,目前管道天然气价格涨幅约为20%,“价格上扬,导致天然气市场不容乐观。” 张俣向记者介绍,供需不平衡导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比如到清远,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达6000元/吨,换算之后,价格逾4元/立方米,上涨一倍有余。虽然燃气公司采购成本上涨,但面向陶企的销售价格却未变,如果一家陶企一天的用气量为10余方立方米,那么燃气公司就要面临20余万元的亏损。

除此之外,导致气荒的另一原因是对外采购的天然气未能如期到岸。一直以来,我国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天然气有限,包括我国与中亚管道连接的“西气东输”然气量也削减许多,同时中国石化从海采购的LNG也未如期到岸,这两大方面影响了供气平衡。

建陶行业四川、河南、山东、河北等产区大面积“气荒”与近年来各地强力推行的“煤改气”政策有着密切关联。据本报“陶业长征IV——2017中国瓷砖产能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1366家建陶企业中,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陶企比例已达34%,使用水煤气的为61%,其他燃料(焦化气、液化气、煤层气等)为5%,这相当于全国共有460余家陶企已使用天然气。

而在三年前的2014年,全国共有1452家建陶生产企业,使用水煤气的比例高达80.14%,天然气使用比例仅为18.62%,相当于2014年全国使用天然气的陶企仅有270家。在轰轰烈烈的“煤改气”大潮下,三年时间内全国使用天然气的陶企新增200家,并且这一数据仍在继续增加。

从产区来看,福建、四川、重庆、山东、河北等都是天然气使用比例较高的产区,同时大多也是本次“气荒”停产的重灾区。

 

“两难”的煤改气

据了解,这不是我国首次出现“气荒”。2004年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元年,这一年,“西气东输”一期工程全线贯通,诸多省市开始进入使用天然气的时代。随后的十余年里,“气荒”一直与局部地区冬季用气高峰如影随形。

如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导致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多个城市居民用气、出租车供气受到影响。这一年,天然气价格暴涨,国内天然气批发价平均每吨暴涨500元以上,涨幅超过两成。2010年,因为天燃气供应紧缺及价格问题,沈阳、合肥、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调整居民用气价格。虽然“气荒”问题长期存在,但这一时期,我国陶瓷生产基本以水煤气为主要燃料,所以并未遭受影响与波及。

近几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和高效能源,消费量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2014年前后,国家能源局提出“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严格压减煤炭消费量,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这一要求,导致工业用气量及天然气需求总量大幅增加,全国天然气供需形势进一步紧张,已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产区及陶企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天燃气供应问题”。

一个可供佐证的事例是,2014年5月,在全国建陶行业率先实现“煤改气”的福建晋江产区,因为天然气供气不足,面临限制用气量、停部分窑炉的尴尬。为寻求解决良策,当地陶企自发到燃气公司,要求满足企业用气量供应。为了确保生产,部分企业不得不恢复使用煤制气,但很快这些陶企的煤气站再度被要求拆除,晋江产区再度进入全面天然气时代。

需求激增的同时,我国天然气自身储量不足,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随着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长,使我国天然气供应风险不断增大。数据显示,我国自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进口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进口量达7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8%;2010年,天然气缺口将达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12.8%;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0%;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

观察人士指出,“气荒”背后实际上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尝试——用“煤改气”等政策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只是用力过猛,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燃气需求。

事实上,在建陶行业“煤改气”过程中,曾有业内资深人士多次质疑,大规模“煤改气”不现实,或引发供气不足,给陶企造成巨大损失与影响。

结果果不其然。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居高不下、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大部分产区或是未能完成目标,或者改了之后“弃之不用”。如山西阳城县从2014年以来多次提出“煤改气”整改时限,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并没有落实。

同样是2014年,广东肇庆市下发《肇庆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工作细化实施方案》,要求辖内企业全部生产线使用天然气,但到了2015年,考虑到使用天然气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肇庆已经极少提及“煤改气”以及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等事项,天然气管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陶企仅需做到达标排放即可。

受此轮“煤改气”影响最大的,显然是已经完成“煤改气”的北方产区陶企。北方某陶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吐槽,2017年下半年,面对长达4个月的漫漫停产期,一些陶企不得已选择主动改用天然气,但当他们投入数百万元完成改造后,由于没有批文,天然气气源不足、价格太高仍然无法生产。

“别说没气,就是有气我们也用不起,这样高的气价,越生产赔得越多。”这位陶企负责人说,不改得“死”,改也得“死”,横竖是个“死”,还不如不改呢。

“气荒”将成常态?

随着各地推进“煤改气”,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而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2017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

尽管如此,依旧未能延缓各产区“煤改气”进程。2017年6月3日,石家庄对下辖的高邑、赞皇、行唐三县下达最后通牒,要求34家陶企必须在9月30日前完成天然气改造。山西怀仁县也下发了《关于全县陶瓷企业改用天然气的通知》,要求全县陶瓷企业在5月底前完成“煤改气”。河南内黄、鹤壁等多个产区也都提出要实施“煤改气”,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四川丹棱计划用3年完成全域清洁能源替代工作。2017年6月底前,完成陶瓷建材园区核心区内5家企业“煤改气”,改造12条生产线;2017年年底前,完成21家陶瓷建材企业“煤改气”,改造43条生产线;2019年全县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煤改气”。

对于大规模“煤改气”引起的天然气需求暴增。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称,环保部已于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下发特急文件,暂缓推进煤改气,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在清远正茂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俣看来,此次“气荒”将持续到春节前后,一方面从境外采购的天然气会陆续到岸,另一方面,春节前后很多工业项目都已停产,特别是广东及广西地区,工业用气量会大幅减少,部分指标可以输送到北方,缓解北方的民生用气。

未来“气荒”现象会不会成为常态?有中石油专家称,未来天然气消费量将大幅提升,五年内“气荒”难以解决。

但张俣认为,“气荒”不会常态化。“目前国家各方面正在努力增加天然气供应,同时也在加大对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建设投入,完成建设后可以在夏季天然气使用量较少的季节将天然气储存下来,供冬季使用。”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