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朗萃家居饰品创始人余先生勇往直前
日期:2019-08-16 21:03:0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佚名

去年,一部记录创业血与泪的纪录片《燃点》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不小轰动,片中的主人公戴威、老罗等各自讲述了自己创业经历,在他们看来创业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方式,即使创业九死一生,但他们仍孜孜不倦,从不后悔。事实上,中国每天新诞生企业超10000家,也就是说每天有至少上万名创业者,为实现价值而“燃烧”自己,且不论成功与失败,光这背后不计其数的精彩故事,就值得记录与学习。而今天,记者便要带领大家见识一位长期坚守在创业路上的人——朗萃家居饰品创始人余先生。

  (朗萃旗下陶瓷家居花瓶饰品)

  余先生生于1971年,江西景德镇人,一个典型的70后,从小家境一般,让他比同龄儿童更加成熟稳重,操持顾家。并且深受瓷都的陶瓷文化影响,余先生对制陶喜爱有加,这使他毕业后一心想要从事陶瓷品生意,但因为父母、专业等因素,阴差阳错地进入灯饰品行业,他一度拥有3家灯具饰品线下实体店铺,最高月流水达100万,但后来受到各方因素影响,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加上管理上的失误,最终亏损歇业。

  据悉,虽然灰心丧气,可余先生从不轻言放弃,对创业的热情和坚定的实现人生价值态度之下,余先生索性一头扎入自己的兴趣领域——陶瓷家居饰品,决心东山再起。“隔行如隔山,虽然对陶瓷制品感兴趣,但行业水深,需要重头开始学起,但好在陶瓷类家居饰品与灯具饰品的用户群体差别不是很大,两者具有共通借鉴之处,而这为日后朗萃家居饰品品牌诞生创造了重要条件。”余先生向记者坦言。

  记者了解到,2017年余先生带领团队东拼西凑,创立景德镇翠丰瓷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专门从事陶瓷制品开发销售。在团队一腔热血努力下,一一扫清包括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产品生产供应链搭建、市场渠道铺设、客户关系维护等多个障碍,并常常为了解决公司问题而废寝忘食。如今,短短两三年时间,余先生带领团队逐步使公司发展呈势如破竹之势,公司业务稳定有序,营收也逐月攀升,而朗萃家居饰品品牌正诞生于这个阶段,主要专注于设计陶瓷家具饰品、摆件,并成功推出系列广受欢迎产品。

  (朗萃旗下陶瓷家居饰品生产场地一览)

  当记者问及余先生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东山再起时,他引经据典地说到:“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和我的核心创业团队对创业有着执着追求,只要还有一丝气息尚存,开公司、办企业就是最要紧的事,即使九死一生,也不会失去任何一个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人们生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还没等记者开口,余先生便解释道:“除了实现个人价值,为更多用户提供物美价优的陶瓷制品是我们梦想,就拿朗萃家居饰品来说,我们的品牌初心是提升更多人的家居生活品味,衬托更多姿多彩的生活,因此朗萃无论在产品设计、制造,还是在品牌的定位宣传上,均力求对用户品味家居生活负责。幸运地是,朗萃发展至今,旗下已经拥有多个系列产品,并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客户资源愈加增多,近日品牌整体营收已突破100万,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朗萃旗下绚丽多彩陶瓷家居花瓶饰品)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如此铿锵有力的词句,在朗萃创始人的口中说出来,让记者为之震撼与感动。最后,记者衷心祝愿朗萃创始人余先生和他的团队,能够再接再厉,保持满腔热血与激情,在创业路上不断闯出新天地,干出一番好成绩。

即使在黑灯情况下,车间生产线也能照常运行——与其他生产车间不同,双鹿电池无人智能生产车间因为没有开灯的缘故一片漆黑,仅有微弱的机器运行声,整个生产过程也无须工人介入,车间内中央集尘系统以及中央真空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噪音和粉尘的问题。

在浙江,类似双鹿电池这样拥有无人智能生产车间的企业还有很多。另一方面,在众多大型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不少中小企业却依然面临着智能生产设备“用不起”或“不敢用”的窘境。 中小企业“机器换人”难在哪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大企业“机器换人”成效显著

对于制造业大省浙江来说,使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力生产早已不是新闻。眼下,国内不少制造业企业均面临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尤其是不断上涨的工人工资进一步挤占了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换人”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选择。

在喜临门集团袍江分公司,一辆辆装满出口床垫的集装箱车驶出厂区。令人惊奇的是,这里一天最多能发出50个集装箱,整个仓库管理人员却只有8人。“这得益于新建的自动立体仓库。”喜临门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罗凯说,这个3000多平方米的立体仓库,去年完成了220万张床垫的仓储周转。

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安姐实业童装企业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吊挂系统正将一块块裁剪完的布料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工人们只需坐在缝纫机前伸手将布料取下,进行缝纫拼接后再继续传输,一件完整的服装便很快出现在传输系统末端。目前,该镇已有50多家试点企业引入打版、裁剪、吊挂等成套自动化设备。

在温州一家电机制造业厂房中,一台通体黄色的“大块头”机器人格外醒目。这款机器人长得像起重机的吊臂,正忙着在流水线上分装货品,它可以准确区分同类货品的不同颜色和型号,再分别装进不同的纸箱里,分装完之后再将纸箱的封口包装齐整。待这一系列包装工作完成,“大块头”用自己的吊钩一次次“衔”起纸箱,把它们码放到几十米外的空地上。

这家电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去年下半年,公司从机器人生产企业购入了20款搬运机器人,这帮机器人很“能干”,包装、封箱、搬运全都会,如果以24小时为单位计算,一个机器人可以顶20个工人的劳动量。 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在实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中,新建数字化车间60个、无人工厂6家,在役机器人达到7.1万台,其中新增1.6万台。

中小企业却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对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迫切需求。但由于机器人产业的关键零部件没有实现国产化,这也直接导致机器人设备成本高昂且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相较于大型企业,劳动力紧缺的难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为凸显。如何让工业机器人走进更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虽然工人工资偏高,但至少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用相当于企业好几年运营资金的钱进行设备升级,万一企业等不到收回成本的时候就垮了怎么办?”有企业家对此发出类似的担忧。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国内,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成本担忧仍然是很大的阻碍。

例如,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约是国外企业价格的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明显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这对于资金并不充裕且较难得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目前还难有实力实现大刀阔斧的设备整改升级。

“我国机器人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近66%,在国内核心部件市场占比仅有25%左右,这不足以应对智能制造庞大的市场。”浙江智昌产业集团董事长甘中学说。

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同样是影响机器人在中小企业渗透率的主要因素。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5万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其中,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家,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创新能力薄弱。

需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

企业只需缴纳少量租金,即可租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企业也可根据租赁期间内的生产实际情况,更清晰地核算成本,避免“入不敷出”——目前,机器人租赁似乎可解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燃眉之急。

“作为国内机器人租赁模式的创始者,我们在市场中充分看到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出此模式一方面解决企业一次性的资金投入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降低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解决企业技术人才储备问题,并通过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为中小企业客户输送技术人才,为后期‘机器换人’提供最大的人才支持。”特盖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仁财表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面对智能生产设备“买不起”“不敢买”的困境,加强自主研发是必由之路。事实上,为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近两年已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并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替代手工、半机械化以及纯机械化的装备,力争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

浙江发展机器人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相关研究机构在机器人研究方面有很多成果。另外,浙江也有不少机器人整机企业、部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这些都为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未来5年,在浙江省“机器换人”现代化技改行动中,将投资5000亿元,全面完成本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投资3000亿元用于采购机器人高端装备。制定实施3000个“浙江制造”标准,新增10万台工业机器人,建成30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一批“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推动八大万亿元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