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国有企业利润增长25.3%,改革红利将持续释
日期:2019-08-09 12:06:3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佚名

  在去年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实现“开门红”。财政部3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至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5.3%,增幅高于收入14.1个百分点,尤其是石油石化、钢铁、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效益指标大幅增长。

  业内专家认为,这和整个宏观经济全面好转上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企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有关,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降成本、去产能的持续推进以及防风险升级战的打响,预计国有企业效益提升的状况仍将持续。

  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同比大增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4.7%和23.5%。其中,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达26.4万亿元,实现利润达到了1.42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3.3%和15.2%,这是五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

  这一向好态势延续到2018年。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3015.1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央企业502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地方企业32770.8亿元,同比增长11.5%。

  国企利润的增长幅度更大。1至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672.9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中央企业2423.8亿元,同比增长20.2%;地方企业1249.1亿元,同比增长36.6%。1至2月,石油石化、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均高于收入增长幅度。有色等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

  而从应交税金方面看,1至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金7917.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中央企业5975.9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企业1941.7亿元,同比增长12.6%。

  社科院中国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资产、收入、利润等多个指标都反映出,今年前两个月国有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比较好,原因和整个宏观经济全面好转上行是有关系的,是创新驱动、动能转换等重要政策的直接结果。特别是利润实现了很高的增长率,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利润增长都超过20%,反映出国有企业盈利情况好转。“总之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国有企业经营实现了既定目标,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前两个月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延续了2017年的发展态势,效益水平继续有较大提升。究其原因,一是前期经济结构调整、去产能的调节措施见到效果,二是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的释放。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力度,重大的改革举措,如央企的合并重组、混改的推进等都有助于转换国企的经营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有力地促进国有企业效益水平的大幅提升。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国有企业效益提升的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降成本、去产能红利将持续释放

  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2018年生产经营主要目标任务是:国有企业效益实现稳定增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进一步提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首先是着力抓好效益稳定增长,进一步巩固企业发展良好态势。”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要加强形势研判抢市场机遇,同时要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此外还要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深挖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确保实现中央企业平均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加大资金集中管控力度,利用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海外资金平台等加快内部资金融通,2018年中央企业资金集中力度要力争提高到80%。

  从前两月的情况来看,降成本有成效。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80577.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5.8%、11.2%和12.2%;中央企业48360.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6.8%、11.3%和13.5%;地方企业32217.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4.3%、11.1%和10.9%。

  第二大重点工作就是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实业发展质量。在业内人士看来,前两月石油石化、钢铁、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效益指标大幅增长,与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不无关系。

  “国企利润等数据印证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去年年底稳中向好的态势和特征没有改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具体分析,一是国有工业运行总体稳定。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三去一降一补”发力成效逐步显现。二是国有企业效益和市场信心总体转好。这主要得益于石油石化、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有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三是投资增长总体平稳,地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各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调整向中高端升级,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为国有企业创造了宽松的盈利环境。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安排, 2018年中央企业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压减”工作,力争年底前累计减少法人户数18%以上,压缩管理层级至5级以内,为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压减”总目标打好基础。持续推进“处僵治困”,认真抓好全年800户“僵尸企业”、特困企业处置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年底前“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和特困企业整体盈利。开展中央企业亏损子企业全面排查摸底,做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工作。

  防风险升级战打响

  在降成本、去产能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经被列为国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加大风险的控制,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仍然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很重要的任务。

  财政部数据显示,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635750.2亿元,同比增长9.7%;负债总额1066819.2亿元,同比增长9.3%;所有者权益合计568931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769162.2亿元,同比增长7.3%;负债总额525332.1亿元,同比增长7.1%;所有者权益合计243830.1亿元,同比增长7.7%。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66588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541487.1亿元,同比增长11.6%;所有者权益合计325100.9亿元,同比增长12.7%。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曾透露,已经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而肖亚庆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该指导意见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

  首要措施是强化分类监管。据介绍,国资委确定了一个能够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的合理资产负债率控制标准,分为三大类,工业企业为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企业为65%。

  “今年我们在这个管控线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个等级,增加了5个百分点,例如原来是负债率达到75%预警,现在则是70%。”肖亚庆表示,将加强考核约束,把降杠杆、减负债作为中央企业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来考核各个企业年终完成的情况。同时,要通过债转股等多渠道补充权益资本,还要盘活存量资产。此外,要严控各类风险,特别是海外的风险,投资的风险。“在原有基础上,今年的负债总额进一步降低,负债率进一步下降,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高盛Maggie Wei团队认为,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其中,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主要由财富效应带动的地产消费贡献、财政贡献则依然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从房地产投资和建设的角度来看,高盛认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转为负。

    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不同的是,对于“在建地产”,高盛只统计“合格的在建地产”,而剔除了那些烂尾的楼盘。依据“合格的在建地产”,高盛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建设增量”(construction flow),即每个月“合格的在建地产”的增加量。高盛认为,建设增量能够更好地同GDP增速相匹配,因为二者都是描述增量的数据。

    按照高盛的统计,从2011年以来,每个月的建设增量波动很大。这主要是当房价迅速上涨时,开发商倾向于拿地盖楼,这样他们也能尽早拿到预售权,这种行为会对每个月的建设增量有较大的影响。

    高盛对比了全国范围内的建设增量和水泥产量增长速度,发现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建设增量同住宅用地转让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高盛指出,近两三年来,地产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约为8%,但是,高盛的建设增量数据波动性更大。高盛在对其数据的波动性进行了调整后发现,在经历了2016年建设增量对真实GDP增长有显著贡献的一年后,2017年开始,建筑增量对真实GDP的贡献放缓,2017年下半年则对真实GDP的增速转为负。

    与此同时,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依然对拉动GDP有着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正在放缓。

    高盛指出,房价快速增长意味着有房者的财富迅速增加,也意味着买房将付出更高昂的成本。高盛发现,房价每上涨10%,城镇物价上涨幅度仅为0.8%。在这两三年来,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最为显著的是在2017年3月,当时对真实GDP的贡献由0.5个百分点。如今,地产财富效应已经没有当时那么明显。

    此外,高盛从土地销售和与地产、建设相关的税收两个角度来考察地产金融对GDP增速的贡献,在2017年,土地销售和相关税收为真实GDP增速贡献了0.3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相关服务(主要是中介服务)对真实GDP的拉动作用上,高盛指出,房地产转手每增加10%,就会对GDP有0.8%个百分点的贡献。在今年前两个月,由于二手房交易放缓,房地产相关服务对GDP增长的贡献也非常小。

    总体来说,高盛对房地产建设、财富效应、地产相关财政和地产相关服务考察后发现,房地产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正在变小。在去年,地产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转负,财富效应、地产相关财政以及相关服务对GDP的增长依然有一定的贡献。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