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走进家具生产车间,浙江万马经验赋能中国制造
日期:2019-08-02 17:08:2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佚名

每次看到微信运动排名靠前的人,杨兴都会想起一年多以前,自己瘦小的身子在浙江万马高分子偌大厂区穿梭的情景。那时,身为收发组的工作人员,她每天要在办公室和仓库之间跑上至少20-30趟,“如果显示在微信运动上,每天两三万步是没有问题的。”

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特别是夏天,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入库会让整个收发组疲惫不堪。直到浙江万马对这一流程完成数字化改造,在产量提升50%的背景下,杨兴往来仓库和办公室之间的次数缩减到6-7趟,整个收发组还精简了一些人。

这样的变化正在浙江万马位于青山湖的高分子厂区里不断上演,也成为浙江制造拥抱数字化浪潮的缩影。在阿里,这样的聚合被称为“新制造”。在腾讯,它是下个20年的主导战略“产业互联网”。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最新报告,在中端高科技产业,中国的全球份额在过去10年间几乎增长了两倍,占比超越了美国和欧盟。但显然,这不是中国制造的所有潜能。至少在浙江,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制造业对新技术渴求度正在上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面孔”正在加快下车间的步伐。

工厂安上“天眼”

在万马高分子的总控室里,有一面超大的屏幕墙,上面滚动显示各项和厂区运营有关的数据。具体到每辆车的进出,每条生产线的能耗,每个车间的运行效率等,几乎任何生产数据都能通过点点鼠标得到。

这套被称为MES的系统可以看成企业版的“天眼”,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动向,做出合理决策。

以当中的车辆管理系统为例,去年10月万马在厂区出入口安装了地泵,车辆进出都会称重。不久前,有一辆送货车通过地泵时发出异常警告,后来发现这辆车少装了1吨货。

2015年,周骏宇和同事被万马从信息中心调出来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把日常生产用的数据收集起来,再加以利用,目标是将现有的特种电缆厂区改造成为智能工厂,“MES系统只是一块内容,其余的还有设备物联、工业自动化等。”

从建是硅烷车间里的班长,按照之前的规定,他需要在流水线上安排专门的工艺监控人员,每1小时记录生产线的温度、转速、电流、电压等数据,以免机器突然出现异常。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控人员太忙或者疏忽,经常会漏记数据,对机器的维护没带来多大帮助。在进行设备物联的改造后,流水线设备的信息会实时同步到维修部,数据比之前人工记录的更及时还更准确。

详实的数据也让维修部更能掌握机器的运作情况,减少停机检修的时间。2015年,高分子流水线总停机时间为299小时,今年他们的目标是181小时以内。

年轻工人不比游戏排名比收入

硅烷车间原先在招人的时候有个特殊的小测验,让工人站在地上搬起近50斤重的原料往码垛上扔,测试工人的身体素质。“在日常工作时,我们最高要向上扔1.8米,太瘦弱根本不行。”从建说。

因为对身体有要求,车间招来的人大多是有力气、身体好的年轻人,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2016年,硅烷车间配备了数台先进的码垛机,码垛的事交给机器来处理,工人只要对着一排按键操作,轻松又不会出差错。配置码垛机后,这一岗位开始招收中年人,人员流动率大幅降低。

在高分子车间随便逛一逛就能看到类似的“机器换人”的案例。比如他们自己设计研发的上料机,只要一按按钮,机器就会自动配好需要用的化工材料送到工人手里,原先这一步骤还得靠有经验的工人控制开关的松紧,保证分量的准确。

另外,还有包装自动计量器、原材料计量秤等设备,把工人从原先重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进行培训再到新添加的流水线上工作。

机器换人的同时,万马对工人的生产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现在,每个拿计件工资的一线工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做了多少活,拿了多少工资,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积极性的改变。

“原先年轻人意识不到停机维修对他们收入的影响,现在只要停机就会有人跑来问什么时候修好。”从建还发现,年轻的工人现在不比游戏排名,改比每天的收入,“排在前面的人对后面的人刺激很大,他们的你追我赶让我们的生产效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准。”

浙江经验赋能中国制造

早在2013年,浙江省就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如今浙江也是全国唯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在万马负责软件开发的周骏宇看来,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4.0,或者是新制造,都是从海量的生产数据中挖掘价值。

关于这点,中策橡胶有深刻的体验。原材料性质上的微小差别会给橡胶的良品率带来很大影响,原先中策的做法就是反复加工调试,直到良品率合格。在与阿里云工业大脑合作后,借助人工智能,通过对一系列加工环节的数据分析,仅优化提升密炼工艺中一个参数,就将混炼胶良品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直接带来上千万利润。

现在,中策改变了原先的全球平价采购模式,将产地和制造环节数据打通,更好地优化布局。

这些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并不只是大型制造企业的专利。杭州乔司一家服装公司将600平米的车间做了智能化改造,20个摄像头和一台服务器,每天处理上亿个数据,能够在同一时间处理不同款式的打样和裁剪。

目前,这家公司设置了一个做快返小单的小组,30个工人做25个款式,平均一人做一款。这些订单量少的几十件,多的也只有一两百件,几乎每款都必须在一周左右时间交货,在一般的服装企业里几乎不可能完成。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就表示,目前阿里云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有15个解决方案,光在浙江已经有200家制造企业调用这些能力。他还强调,这些都是集合中国特征为中国制造提供智能升级的服务和样板。

相比阿里云,万马的优势在于对制造业的了解,相关技术和经验可以更快复制到相近的行业。像是浙江的一家拉链厂,原本生产拉链容易打结,需要专门派一个人盯着。后来万马在他们老旧的设备上加入一批传感器,拉链厂可以实时获取100台设备的工作信息,不良率大幅下降。目前,万马智能工厂的部分技术已经被三花控股、农夫山泉等浙江企业采用。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