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各区“大学城”的争夺战 安宁声音不大但成色十足
日期:2019-08-07 00:07:49来源:编辑:佚名

 来源:兰州方程式

 从1999年廊坊建设“东方大学城”开始,大学城就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建个大学城吸引大学入驻,和建个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似乎没什么区别。事实上,大学城作为一个巨大的人口聚集地,必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代表着消费力,有消费力的地方产业才能遍地开花,所以这也是很多地方不遗余力建设大学城的原因。因此,全国很多地区都在21世纪初开始效仿廊坊,建设大学城,而当时的兰州正是踏足这个浪潮的地区之一。

  2001年,兰州打算一路东扩,在榆中建设兰州的新城区,原因是榆中盆地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足够疏散兰州主城区一部分的人口,缓和主城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为兰州的城市建设拓展空间。当然,一座城从无到有是比较艰难的,如何让这个区域快速盘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此时全国各个地区正在因为东方大学城的建设而变得跃跃欲试,“榆中大学城”成了兰州东扩的先导部队,而兰州大学则是榆中大学城建设的领头羊。

  当时,兰大和政府一拍即合,确定了校区搬迁计划,率先将新校区搬到了榆中,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校区搬迁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承诺同时搬迁的十多所高校并没有如期而至,曾经政府承诺的轻轨和快速路也迟迟不见踪影,政策变化太快,这让积极响应号召的兰州大学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个学校分为两地,校区和教工居住地分离,教师疲于奔波,学生孤零零住在荒郊野外。

  因此,兰州东扩榆中的后遗症都留给了兰大的莘莘学子,远离城市、和社会脱节成为了兰大榆中校区学生的痛点。针对这个状况,兰大开启了“榆中三年,市区一年”的教学模式,但这对于兰大师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俯瞰图

  南方周末2014年曾经发过一篇报道,里面就提到,兰州大学成为了城建盛宴的“发动机”!甚至有人说,哪里需要开发建设,兰州大学的校区就会搬到哪里。造成这种言论的原因,是不久之后,兰州大学新校区的选址出现在了青白石区域的规划蓝图里,而当时的青白石正是兰州即将开发的“新城”。

  2013年,兰州碧桂园刚刚入驻青白石不久,兰州大学要建设青白石校区的消息就铺天而来,一时间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规划面积、效果图在随后的时间里逐一而出,似乎更加确定了这一说法。至此,兰州大学作为城建盛宴“发动机”的称号不胫而走,这场“房产先至,教育随行”的新城建设运动似乎就要顺利的展开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大青白石校区建设的消息几经浮沉,依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文件下达,很多人开始对这次搬迁计划不抱希望。直到2017年12月9日,兰州大学官网又开始发布了关于“一带一路创业港(兰州大学新校区)建设基本情况”的公告,似乎让兰大青白石校区的建设有了新的转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兰大发布了有关青白石校区的消息,但发文中依然没有具体的开建日起。至于兰大青白石校区的建设会不会给兰州大学目前尴尬的境地带来改变,我们不必下定论,但如此反反复复的搬迁,对兰大的师生来说确实劳心劳力。兰州大学面临的困惑,也是中国大学城被普遍诟病的问题。

兰州大学青白石校区概念性规划竞赛入围设计作品

  美好的出发点,受制于后期资金、环境、配套建设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逐渐变得无力,榆中的大学城最终还是冲不破各种现实问题打造的壁垒。

  “大学城”的说法最早形成于欧洲,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的柏林洪堡地区和海德堡、瑞典的乌普萨拉等等。先有大学,再由区域内大学和周边区域联合成一个生活的城镇是“大学城”的说法来源。而目前中国的做法都是先建“大学城”,再吸引学校入驻,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一个“城镇”发展的规律。盲目的以“扩城”或者“建城”为目的的大学城建设,会出现很多弊端。

  建设“大学城”需要完善的规划、充足的资金和强有力的后续力作为支撑,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要想带动区域的发展,更是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高校来扎根入驻。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地区前赴后继想要依靠建设“大学城”来带动区域发展呢?原因就是“大学城”表象上具有的诱惑力足够大,似乎可以成为区域建设的“捷径”。

  利用大学城的人口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发展和周边土地的增值,教育资源变成了一个没有污染的“经济产业”。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兰州每一次区域的开拓都自然而然的和大学城的建设捆绑到了一起。

  尽管榆中的大学城建设受到了相当多的阻碍,但兰州对于新区域的开拓和建设并没有停止。兰大新校区坐落到榆中的十年后,兰州新区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之后,新区迎来了新一波的建设潮。和很多地方一样,兰州新区建设之初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人口。行政规划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想在短期内打造成百万人口的城市,确实不太容易,想要快速增加新区人口,除了企业“出城入园”的搬迁之外,建立职教园区让大学入驻成为了更好的方法。

兰州新区教职园区概念图

  2011年,在兰州新区还未获批国家级之时,就已经开始筹备大学城;2012年兰州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对于职教园区的规划逐渐成熟;2015年,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开始建设,1.3万亩的园区目前雏形初显。

  相比于之前的榆中大学城,新区的建设发展要顺畅很多,从去年首批院校入驻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开始,新区的“大学城”正在朝最初的预想发展。建成后入驻的多所高校以及中、高职院校,给兰州新区带来的人口增量将达到15万人,再加上所有的基础建设稳步推行,让其发展前景变得可期。

  客观来讲,“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实不小,对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都存在着重要意义,建设较早的“上海松江大学城”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上海松江大学城最直接的短期效应就是使区域财富迅速积累,这得益于大学城建成后周边土地价格的上升。土地的增值和周围环境脱离不了关系,“水涨船高”向来都是必定的真理,大学城的人口和当时的土地政策给松江大学城周边的土地增值带来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以人才培养形成的“智力高地”也促进了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和融合,对该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带动效应。

夜幕中的上海松江大学城

  但对兰州来说,大学城的建设似乎并不会像这些地区一样顺利。用“大学城”带动区域发展的想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从之前榆中建设“大学城”的事例我们就会发现,大学城的建设会受到许许多多的影响,除了政策的变化外,前期规划的前瞻性、后期的执行力都会影响到大学城的建设,这些影响会比一线城市的更大更多。毕竟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位置让兰州想要开拓的新区域都远离市区,所以大学城的建设也必须按照“先建城,再入驻学校”的模式去执行,这或许才是兰州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

  以“教育先行”来带动区域发展的的政策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阻碍也会各不相同。兰州新区不会在短期就变成百万人口的城市,它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建设究竟能给新区带来怎么样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如果要说教育或者“大学城”改变了兰州哪个区域的话,那这个区域一定是安宁。

  众所周知,安宁区的发展相比于其他几个区比较晚,作为一个发展较晚的城区,在发展建设的早期势必会落后于早先发展的其他几个城区。但是近些年来,安宁区逐渐追赶上了其他几个城区发展的步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成为了安宁蓄势而起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众多的高校逐渐在安宁区落地生根,组成了兰州最早也是最原始的“大学城”。各个大学大量的人口是安宁经济发展的前提,由于高校之间地理位置连接比较紧密,这些高校的学生在安宁形成了一个颇具消费力的群体,使高校聚集的这些区域成为了安宁的“经济带”。

西北师范大学

  除了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以及甘肃中医药大学之外,剩下的二本以上的院校基本都落座于安宁,大家熟知的就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等。安宁发展的早期,这些高校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安宁被大家所熟知“商圈”,基本上都是围绕在学校周边,比如金牛街、培黎广场、桃海市场等。

  在各大高校扩建、扩招的前提下,安宁人口密度逐渐增长,安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BRT快速公交应用而生,这也成了安宁独有的交通特色。沿BRT快速公交和安宁西路分布的各个高校,将这块区域变成了安宁最热闹、发展最快速的地区。此前在“兰州市安宁区重点建设区域(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出现的安宁后工业都市街区,正好通过学府路和兰州交通大学“隔街相望”,在未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将会和安宁后工业都市街区的产业发展形成很好的联动。

  当然,除了众多的高校之外,安宁在基础教育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安宁本身就有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省级重点小学及中学,早期北京实验二小、华中师范大学安宁附属实验学校和最近北京八中等名校的相继入驻,都在将安宁区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教育也正在逐渐成为安宁的一张名片。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以高学历人才形成的聚集区或许就应该称之为“大学城”,安宁的发展也符合前面提到的对于“大学城”的定义。安宁的教育已经和区域内的建设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因为教育资源吸引的不仅仅是人流,还有企业的投资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通过教育的推动,安宁正走在区域崛起的康庄大道上,而安宁对教育的“建设”还在不停完善。

  2015年左右,安宁区为了更好的连接区域内各大高校,提出建设“空中连廊”工程的构思,旨在2020年之前启动实施安宁大学城建设规划。“空中连廊”工程将借助北滨河路、城市过街天桥、BRT车站等现有城市交通系统形成的立体结构,将安宁辖区内的高校有机组织在一起。在未来,结合景观及各种功能空间,发挥各学校的教学优势,弥补各学校功能的缺失,这块区域将形成一个“大学区”和“大校园”。

  区域的发展依赖于大学城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稀奇的新闻,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来说屡见不鲜,像兰州这样多区域建设“大学城”的地区也不是个例。早些年,光江苏省就有十几个大学城,在这个发展讲求“快稳准”的时代,每个城市似乎都不能免俗。

  但在兰州,大学城的建设牵扯到的问题很多,规划之后,后续力能不能跟上才是决定政策落实的够不够彻底的关键。榆中大学城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后依然没有形成当初预计的规模,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也只是初具雏形,能给新区的发展注入多大的能量我们也无法定论。但对兰州来说,安宁区无疑是“大学城”真正发光发热的地方,安宁能追赶上其它区域发展的脚步,正是因为安宁“大学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城建发动机”。在未来,安宁基于教育资源的带动将会发展的更好,这已成不争的事实。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