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时候提到城市排名大家都顺口说来“北上广深…”,除此之外最多加上几个所谓的”新一线城市“,我们哈尔滨在全国的排名真的历来就很低么?】 近日,一条通过各地统计年鉴或统计局数据整理成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01 1978 - 1987 (点击查看大图)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城市GDP第一名是上海。 这不足为奇,此后40年的第一都是上海,横贯于视频上方,俨然成为观察其他城市的尺度。 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这一年的上海,GDP是第二名北京的2.5倍。或者这样说:不比较城市而比较省份,作为直辖市的上海仍然是全国第一。 如此悬殊的差距,为40年之最。(当然,改革开放前有悬殊更甚的时候) 除了上海,1978年也是东北的辉煌年代,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6座城市进入前20名,其中前4座城市处于各自40年的最高排名上,这等盛况不复见于后日。 与其说这是上海和东北的辉煌,不如说其他城市还很稚嫩。此时的中国谈不上“均衡发展、多元发展”,甚至谈不上“发展”。 没关系,大家准备好,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深圳设市。 蛇口工业区成立,成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 随后,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市试办“出口特区”,次年改名为“经济特区”。 这一年,深圳有了属于自己的GDP,1.96亿。 作为对比,当年香港GDP为22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0亿元,是深圳的178倍。 相隔一水、相隔178倍的双方,将在2017年相遇。 1980年,西安上榜,排名第20。这是西安乃至所有西北城市唯一一次进入全国前20名。 同年,哈尔滨跌出了前10 1981年,钢铁工业景气。 鞍山、邯郸、唐山三座钢城同时进入全国前20,武汉也触及40年排名最高位。 国民经济发展带动着钢铁工业兴盛,但作为高耗能、低质低效的代表,这几年前后钢铁工业的首要目标反而是“调整”。 这一年4月,国家经委、财政部、物资总局等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严格控制钢铁产量,一些大型钢企(如首钢)甚至被明确要求减产。 同年,早已开工建设的宝钢,因全国人大的质询打回到项目论证阶段,几经力争才得以续建。翻看当时文献,提及宝钢时最多的形容居然是“仓促上马”“盲目建设”。即使1979年小平同志早已发话:
40年后我们可以说,发展钢铁工业是正确的,而当年慎重的脚步一样动人。 1984年,宁波上榜,青岛再次触及40年中的最高位次——全国第8。 这一年,中央划定宁波、青岛等14座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属于港口城市的时代渐渐到来。 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香港也缓缓归矣。 1986-1987 1986年,邯郸退出前20名; 1987年,鞍山退出前20名; 唐山则是载浮载沉,直到2014年才消失在这份榜单里。 钢铁工业并未衰落,只是钢铁城市的速度,再难追上那些百业并举的城市了。 不分什么长子次子,一并感谢,感谢它们奠定的根基。 02 1988 - 1997 1988年,高速增长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价格闯关失败更令问题恶化。 全国多地出现恐慌性购买,中央政府提出经济紧缩计划,高达两位数的通胀冲击着人们的改革勇气,保守主义回潮,中国经济进入为期四年的调整时期,GDP增速甚至一度跌到5%以下。 1988+4,你应该已经想到它指向哪里。 1989年,山东四座城市登榜,成为第二个完成此举的省份。(只算改革开放后,若论之前,则拥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的辽宁省极有可能做到) 1990-1991 1990年,深圳上榜,排名第15位。 1991年,深圳进入前十,再也没掉出来过。 同年,佛山上榜;广州升至全国第3,一直保持了25年才被深圳超越。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巡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 当时国内经济低迷,国际局势巨变,按照前副总理田纪云的记述:
由于行程保密,一个多月后,《深圳特区报》才发表了那篇著名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随后,《羊城晚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全文转发,新华社全文播发,《新闻联播》全文播报,国内支持市场化改革的声音随之越来越响。 身在黑龙江的蒋开儒,读罢此文心情激荡,辞去了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前往深圳,并在这一年的年末写下词作《春天的故事》。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既然是春天,就不会只属于一地。到达南巡最后一站上海的邓小平,站在刚刚开始开发的川沙县土地上,自责地说:
10月,川沙县撤销建制,同时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 改革开放掀起第二波浪潮,据统计,当年有12万政府公职人员辞职从商,是为“下海热潮”。 1993-1994 1993年,无锡触及40年最高排名——全国第8。 这一年,私营企业数量终于回到1988年水平,达23.7万家。 钢铁和机械产品价格实现双轨制并轨。 1994年,私营企业暴增至43.2万家。 煤炭和石油价格实现双轨制并轨。 大庆从榜单上退出。(7年后有一次重回) 这两年,前20名城市的名义GDP平均增速居然超过了30%——没有谁衰落了,只是有些被硬生生甩掉。 还是1994年,分税制正式实施,“强地方,弱中央”的局面开始改变。 同年,九部委联合调查组对上海、天津、武汉、沈阳等16座大城市的国企进行调查,发现亏损面高达52.2%。不仅如此,国企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77.6%降至1995年的34%。(数据援引自《变革中国》)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而民营经济格外活跃。 1995-1996 1995年,杭州触及40年最高排名——全国第8。 它在这个位次上稳坐了17年。 很多人认为直到近些年,阿里巴巴才成就了杭州,这也未免太小看这座民营经济重镇了。 1996年,宁波触及40年最高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考虑到当时宁波人口只有成都的一半,这个成绩相当惊人。 这一年,沈阳跌出了前10 1997年,重庆直辖,香港回归。 邓公去世。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到此作结,感谢总设计师。 03 1998 - 2007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和东亚。 此前一年,与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排在前13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
此次风暴对进出口的冲击不言而喻。 祸不单行,年中全国多条河流爆发特大洪水,数以千亿计的损失,使许多城市经济增长放缓。每次想及此事,小巴脑海中甚至都能冒出“珠江告急,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的声音。 这一年,全国GDP增速跌至8%以下。 说来也怪,“逢8之年”原本是改革开放每一个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却总是遇到坎坷。 中国经济需要一剂强心针。 1999-2001 强心针等了三年,或者说争了三年。 1999年,澳门回归,深圳进入“全国第4城”时代。 年底,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此前谈判中,美方展现出的扯皮、背后搞小动作、达成意向又反悔,丝毫不亚于今日。 这一年,全国GDP增速仍在8%以下。那时盼着,协议签了,争取在2000年上半年正式加入WTO吧? 2000年,下半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程序开始启动。 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 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部署实施,当然成果要在数年之后才显现。 2001年,经历几年的憋屈(包括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和南海撞机事件等)之后,年底,中国加入WTO。 随即,美国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讲了许久国际局势,接下来让我们回到城市。 2002年,1988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的东莞上榜。 这意味着,广东成为第三个实现4座城市同时上榜的省份。 一时想不出谁会成为第四个。 2003年,苏州达到历史最佳排名——全国第5,并从此保持了7年。 宁波也回到了历史高位。 2004年,哈尔滨离开榜单。东北只有2个城市还在榜单上:大连、沈阳 同年,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提出“振兴东北”战略。自那一年至今,从各项政策、规划的发布来看,国家从未放弃振兴东北。 2005年,南京达到40年最佳排名——全国第11位。 同年,在浦东新区设立十余年后,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诞生。(此前并非国家级) 2006-2007 2006-2007年,佛山、东莞达到40年最佳排名,而广州、深圳分列第3、第4。 之前说过,改革开放的第二乃至第三个十年,是广东的黄金时代。 04 2008 - 2017 2008-2012 最后一个十年,大家比较熟悉,我们一并讲述。 这个十年属于谁? 属于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城市。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口这驾马车放缓,沿海城市不再是唯一的香饽饽,内陆城市开始大放光彩。 2009年,长沙上榜,而后排名步步高升,武汉终于不再是华中地区的唯一代表。 2011年,郑州上榜,这是第三座华中城市。 2012年,成都超越杭州,触及40年最高排名,西南地区也在发力。 2016年,沈阳跌出了前20的榜单,只剩下了第20的大连2017年,东北仅剩下的大连,也离开了前20的榜单……整个东北,全军覆没……05 2018 →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局不易,无需赘言。 2018年前三季度29省份GDP总量排行(广西暂无)出炉,黑龙江排倒数第五名……吉林倒数第六名…… 辽宁正数第14名,这或许东北人唯一的安慰了…… 看完这40年东北GDP的没落史,身为东北人的小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话不多说,未来的40年,愿东北好运吧! 综合整理自|吴晓波频道 wuxiaobopd,作者:巴九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