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11》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公布了对中国大陆地区288座城市健康发展综合指数的评价结果。 2017年,北京、珠海、上海、深圳、长沙、宁波、广州、杭州、南京和泉州位居前10位。 表图来源:《城市蓝皮书No11》 与2016年的位次相比,北京由排名第二升至第一,珠海由第四升至第二,上海不变,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深圳降至第四。长沙首次进入前十并且跃居第五,广州和南京再次回到前十,厦门则位列第14名。 从区域特征看,中部地区提升显著,东北地区居末位。2017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健康发展总体占优,健康发展指数为47.96;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健康发展指数分别为44.28和42.82,而东北地区居于末位,健康发展指数为41.29,西部地区的健康发展指数首次超过东北地区。 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指数居全国前3位,紧随其后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海西城市群虽然城市规模均较小,但健康环境指数居各城市群首位,在经济效益、公共文化、社会民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表现较为均衡。 从规模分布看,城市规模与健康发展指数基本存在着同向变化关系,不同规模城市各具优势与特色。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经济发展效益、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等规模及以下城市在环境状况、城市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则优于较大规模城市。 从等级特征看,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健康发展水平出现梯度性差异。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在经济效率、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教育水平、住房条件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行政等级相对较低的城市,但过多的要素集聚使得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剧增,产生了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安全隐患增加等一系列不健康问题。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空间单元,城市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环境承载容量是有限的,中国城市尤其是超大和特大城市亟须破解环境质量恶化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 鉴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健康发展理念偏颇、区域发展差距过大、行政等级偏向明显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动态评估、强化分类指导、因区施策等途径,全面改善影响健康不公平的各种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构建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