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市发展40年,房地产市场经历这些变化!
日期:2019-08-11 09:04:08来源:编辑:佚名

来源:湖南日报

岳阳,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湘北门户”,是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湖南通江达海的城市,具有良好自然人文优势和资源禀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来,洞庭碧波一片绿意,巴陵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波澜壮阔四十载,岳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湖乡特色为依托,以历史人文为底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座山水间的现代化城市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

10月15日,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该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胡列宇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7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57.21%,比40年前增长3.5倍;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30万户。201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72亿元,比1978年增长271倍;完成房地产业产值178.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01倍。岳阳已跃居成为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环洞庭湖经济区核心城市。

大手笔

——扩城提质绘美景

改革开放前,岳阳市城区主要局限于以原湘潭地区岳阳县城关镇为主体的京广线以西,京广线以东城区尚处在雏形中,建成区10平方公里,仅有东茅岭路、洞庭北路、竹荫街等几条主要干道,基础设施差,承载能力弱。

全面解放思想,掀起千年古城建设潮。1983年,国务院批准岳阳升格为省辖市后,城市建设全新起步,城市逐渐沿长江以南、洞庭湖东岸至湖滨拓展,形成了带状组团式城镇体系。1982年巴陵大桥竣工通车以及1983年南湖大道动工修建,形成“大十字”骨架,为城区向东发展创造了条件。1990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加速开发,扩大开放”发展战略;1995年,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强农、壮工、拓城、活港”发展目标,城市加速“东移北靠”,城镇体系逐渐沿京广线、107国道、长江水道向两侧扩展。

立足扩提并举,勾画现代新城发展线。进入21世纪,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东扩、北靠、西联、南延、中提”城市发展战略;2004年岳阳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民本岳阳九项工程”,城镇初步形成“一核”,即中心城区核心区;“三圈”,即环核心区一级圈、环县城二级圈、环市域周边三级圈;“两侧”,即沿京广线和308省道两侧的发展格局。“十五”期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7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展到82.5平方公里。2014年之后,岳阳处于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叠加区,被国家列入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同时列入湖南省“一点一线”和“3+5”城市群,并定位为全省发展3个新增长极之首。

突出生态优先,打造山水宜居新家园。2015年,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目标,成功创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岳阳长江新区”被列入《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十二五”期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8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城建项目71个,城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2017年,岳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吞长江、拥洞庭、衔远山”的“1+4+2”城市组团,打造200万人、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圈目标。

2018年2月26日,在岳阳市举行的市县乡负责干部大会上,“一三五”发展思路顺势而出。“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发展大格局,对岳阳发展作出的定位要求,是必须担当的重大责任和时代使命。”市委书记刘和生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岳阳发展要着力把握和坚持“一三五”基本思路,构建新时代发展新格局,以新增长极建设引领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一三五’基本思路,充分体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把握岳阳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岳阳发展的路线图。”市长李爱武提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岳阳,这座山水秀美宜居城市正进一步向“一个总体要求”:真抓实干、跨越发展,全力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三个工作重点”:党建总揽、产业主导、基础先行;“五个新的格局”:现代产业、开放带动、立体交通、城乡统筹、生态发展新格局大步迈进。

进入“十三五”以来,推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00多个,完成投资200多亿元。至2017年底,市城区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比1978年的10平方公里扩展了10倍多;城市道路总长759公里,比2000年的88.7公里增长了8.55倍;城市排水(污水)管网1142公里,比2002年的300公里增长3.8倍;全市建成28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68.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倍,并实现了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城镇化率57.21%,比1978年的16.2%增长了3.5倍。同时,创建了16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省级示范镇、7个省级中心镇、20个省级特色镇,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为梯次,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大创新

——产城融合造高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产业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岳阳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岳阳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大幅度优化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以《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九条措施》等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全市企业家座谈会议,邀请了我市20多家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代表参加,会议表彰了2017年非公有制企业财税贡献大户的20家企业中,建筑业企业有5家,占比25%;主要纳税企业名单50强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5家,占比33%,这充分说明了‘两业’对地方经济所作的贡献。”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星耀向笔者介绍。

创新发展,建筑业支撑现代都市形成。上世纪80年代,岳阳建筑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入快速发展期,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和高层建筑,如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岳阳宾馆、国际大厦、商业大厦等。

进入90年代,建筑工程日趋精品化、特色化,如九州大厦、九龙商厦等一批商业建筑;人民银行、建设银行等一批金融大厦;中银大酒店、中讯大酒店等一批服务设施;新火车站、湘运汽车站等一批交通枢纽,促进了现代化都市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建筑,广泛运用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获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进入21世纪,岳阳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精神高地,传承和培育城市文化,让城市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感。岳阳楼新景区、武广高铁岳阳东站、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岳阳体育中心、王家河历史文化长廊等一批新时期新建筑,成为城市文脉和精神的传承之地、经典之作。

近年来,岳阳大力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绿色建筑发展,2012年,创建了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完成了示范推广任务80个项目,总建筑面积431.77万平方米,并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市政府印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进一步大踏步发展,建筑节能设计率、实施率已达100%。

2017年,岳阳市政府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使装配式建筑占全市新建建筑比例30%以上。目前,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15%以上。201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7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71倍,实现增加值168.7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2%,贡献地方税收20.3亿元。全市建筑业已发展到拥有施工企业772家,勘察、设计、监理、检测、商品混凝土等企业179家,从业人员16万多人。

经营城市,房地产业实现高度融合发展。1979年,湖南省革委会召开城市住宅建设会议,同年,岳阳市成立住宅统一建设指挥部,统一设计、征用土地和拆迁安置,统一施工和统一分配,1981年建成的东井岭小区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之一。1984年,国家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岳阳市成立了城市建设开发公司,采取自筹资金、预收代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先后完成楼前街、庙前街、迎宾路小区、湘北大厦等开发建设。这段时期,岳阳在全省率先引进了综合开发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水平位居全省前列。1987年,岳阳市成立房屋交易租赁服务机构,制定颁发了《城市房屋市场管理办法》、《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文件,房地产交易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商品化、房地产交易日趋活跃。1993年,岳阳市以举办龙舟赛的契机,成功举办了首届房地产交易会。

进入21世纪以来,该市进一步科学规划住房供应计划,引导房地产业加速从“粗放增长”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本域经营”向“跨界发展”转变,在建立“商品房、保障房、租赁房”供房模式的同时,实现了与文教卫体娱、旅游、养老、金融、商贸物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2017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呈现高位运行走势,岳阳也不例外,表现出商品住房量价齐升、二手房交易活跃等特点,对此,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及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平抑房价、稳定市场预期。至2018年三季度,岳阳在受监控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环比排名由2017年高居前位下降至中下游水平,调控效果明显。

201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以及存量房交易产值178.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01倍,约占全市GDP的3.2%,贡献地方税收17.2亿元。全市房地产业已发展到拥有开发企业354家,物业、房产中介、装修等相关企业67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

大力度

——住房惠民树典范

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和发展民生。历届岳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岳阳住房保障事业经历了住房制度改革、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4个阶段的发展。

安居工程厚民生。1992年,岳阳市被列为湖南省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居民所购房屋可拥有80%的产权。199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市政府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群众开始获得住房全部产权。当年,岳阳市决定实施“安居工程”,并于1996年创建了全国安居工程试点城市,先后建设了枫树新村、城陵矶、巴陵东路教育小区,被省政府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安居工程成为住房消费热点。1998年,全市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分配。由此,实行了几十年的住房分配体制正式宣告结束。

经适住房惠民众。1998年,市政府把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民生保障的发展方向,经济适用住房走上了历史舞台,满足了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刚性需求。2007年,《岳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规定》的出台,解决了一大批改制企业困难职工住房问题。从2010年开始,岳阳市由实物分配逐步过渡为货币分配,有效地改善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促进了存量房市场盘活。2015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岳阳市停批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至此,经济适用房完成其历史使命。

公租廉租解民忧。2007年,岳阳市开始受理廉租住房申请发放申报。2012年,岳阳市政府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进行了规范。2013年后,廉租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一步加速。随着春华家园、嘉信嘉园、春蕾家园、春兰家园等保障房小区的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共解决了4629户最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

城镇棚改聚民心。为带动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加速推进,根据国家棚户区改造总体部署,2015年,岳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市中心城区十大片区棚改,惠及了1.2万户近5万人。2017年,又启动了15个片区棚改,将解决15万人居住环境问题。从2010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至2017年底,全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4.4万户,被评为“百姓点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至“十二五”末,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到30万户,同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1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13.1个百分点。

一城山水一城诗,安得广厦千万间。改革开放40年,给山水古城岳阳带来了历史巨变,也孕育出岳阳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独有的宜居胜境。新时代新征程,在岳阳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引领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一线工作法”奋力争当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排头兵”,把岳阳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洞庭湖区生态示范城市和滨湖人文城市的美好愿景必将实现。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房小岳好友,

拉你进入岳阳特价房群了解更多内容,还能和群友交流哦~

往期精彩

银十”即将结束 岳阳楼市成色如何?

楼盘停工烂尾,按揭房贷能不能不还?

账户有钱,是买房好还是存款好?

最靠谱的购房指南:湖南省这14城什么时候买房合适?

这么可爱的房小岳,不关注一下嘛(*/ω\*)

分享到: 888
新闻热点
家居快讯
房产资讯
智能家居
牛房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牛房网-媒体报道-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牛房网 版权所有 2015-2020
客户服务:020-20398888 广告服务:020-20398889 技术支持:020-20398880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与牛房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