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14家便利店准备集中开业,我正在忙着对门店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日常门店管理及服务礼仪等。”聂丹华是京东大商超的驻藏员工,他常驻阿里地区。 “站在5190米的高度,就仿佛置身在云海,有着飘然欲仙的感觉。”西藏的天空无比洁净,甚至比海还要蓝。但纵是凡间仙境,脚踏热土的却是有血有肉的人。 来藏除了要加速适应自然环境外,如何持续打破“商业孤岛”,提升当地现代化购物体验,仍然任重道远。 以西藏海拔最低、含氧量最高的林芝为例。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林芝市人口数在西藏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阿里地区。而林芝下辖的“一区六县”,人口数量普遍在1-3万人之间,包括“人口最少县之一”的朗县、最后通公路县墨脱县等多个“万人县城”。 对于养家糊口的生意人来说,地广人稀,加之交通不便,小店销量小且难以稳定,而除此之外,遥远的路途让商品、货物的运输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和经费,高企的成本最终只能摊进售价。 改造西藏商业实景已然势在必行,但在交通运输不便、物流流通环节薄弱、商业落点小而零散、品牌商业意识较差的高原,这并非易事。这需要毅力,亦需要时间。 “根据我们与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的约定,京东今年在西藏要落地100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给很多偏远地区的藏族群众提供了品质放心的生活用品。所有便利店的供应链有严格的管理标准,真正让藏族群众买得放心、买得方便。”谈到京东正在西藏力推的便利店项目,京东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全域生态拓展部总经理赵煜如是说。 今年7月,京东与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电商进农村与县域商业建设、大健康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 从2011年在拉萨开设西藏第一个配送站开始,京东已在西藏深耕十年。雪域高原之上,京东加速奔跑,而以十年为界,京东不断将基础设施网络和供应链能力向更偏远地区“输送”,这亦是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以实助实的新起点。 西藏“最后一公里”的十年征途 像聂丹华这样的京东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帮助雪域高原之上的人民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自2020年,京东承接西藏47个县的电子商务示范项目以来,京东多部门持续向西藏派驻员工。 阿里地区路途遥远,当地农牧民购物非常不便,很多日用品都需要到县城去买,商品种类也不够丰富。随着京东便利店在阿里地区多地落地,当地农牧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到丰富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这样的幸福既简单,又困难。 除了聂丹华所在的京东便利店源源不断地输送“日常生活”,以大家电销售与安装服务为主的京东家电专卖店也在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便利。 以林芝米林县为例,此前当地消费者要购买一件普通大家电,需要先到拉萨,再运到林芝,然后到米林县,收到货要10天至1个月。货物经过多次搬运,物流成本也会加码到消费者身上。而目前京东家电专卖店已覆盖林芝市“一区六县”,网购时效提升到2-3天,门店有货的话1天即达。目前京东家电专卖店在西藏已达数十家,覆盖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那曲等地。 林芝米林县京东家电给藏族群众送货到家 便利的购物体验背后,是西藏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漫漫十年征途。 2011年,京东第一次在西藏建设自营配送站,开通中小件配送服务;2015年京东在西藏开通大家电配送服务;2017年,京东和西藏自治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在西藏仓储物流的投资和建设。之后,京东在拉萨建造的仓储物流中心投入运营,这是西藏第一个电商物流中心,把西藏的网购时效从十天半个月提升到了最快的拉萨“当日达”。 2020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京东西藏电商产业园提档升级为西藏自治区级公共仓储配送中心,面积扩大到3万平方米。这是西藏规模领先、较先进的物流仓储中心,运营后,西藏“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的配送范围和品类进一步扩大。物流中心还进行了扩充配送网点、增加末端车辆、引入AGV智能机器人等多种升级。 位于西藏拉萨的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在推进西藏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中,京东采用“点、线、网”的规划思路,以自治区级、市地级、县区级为着力点分别建设仓储中心、中转中心、配送中心,搭建仓储、运输、共同配送三个服务体系,服务西藏全境。 向产业链“最初一公里”进击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地貌壮观,农牧资源更是十分丰饶。 林芝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林芝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8791元。 要真正提升藏区的生活水准,还是要帮助当地群众将农特产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藏族群众腰包鼓了,消费能力自然会提高。 藏区虽然有松茸、虫草、青稞酒等不少特产,但由于商家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推向全国存在一定困难。 而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西藏地区,深入产地,向产业链“最初一公里”进击,并不断谋求改造,需要魄力和担当。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扎木镇东若村,京东帮助波密高原藏天麻公司打造智慧农场,用物联网技术在藏天麻种植基地搭建智能环境、农田作物生长及智能农仓监测等系统,在种植环节实现品质全程溯源,提升品牌含金量。目前波密高原藏天麻公司在当地雇佣农牧民近3000人,直接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超200万元。 针对农产品(000061,股吧)普遍存在的小、散、非标等问题,京东在供应链、物流、全渠道销售、技术等方面对当地有潜力的企业和商家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快速做大、做强。 谈到京东全力打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赵煜坦承,“供应链能力是我们的基础,而供应链又不仅仅是物流,对源头农产品种植、加工及采购标准的把控,与产业全链条供应商的深度协同,一直是京东多年来努力在做的。” 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西藏。 从2016年开始,京东就介入养殖技术、加工、品牌营销、物流、技术追溯等多个环节,打造出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游水鱼、跑山猪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京东扶贫产品品牌矩阵。从河北武邑县的跑步鸡开始,这些项目陆续在贵州施秉、江苏泗洪、河北阜平、新疆和田、辽宁宽甸和本溪等更多地区推广复制开来,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京东深入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启动京东农场项目,践行“优地-优品-优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江苏徐州丰县为例,2020年4月引入京东农场后,有效促进了当地苹果产业升级和品牌发展。 在生产端,丰县的苹果园携手京东共建数字化生产基地,导入智能化管理,建立起《京东农场丰县苹果生产管理标准》,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在流通端,引入京东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产地直发,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其中50%实现24小时、30%实现48小时内送达。 在销售端,开设京品源旗舰店,推动优质优价的销售模式。2020年前五年,丰县苹果的平均收购价为1.22元/斤,鲜货批发价2.32元/斤,与京东农场合作后,生产基地的良品率提高了20%,同年11月在京品源旗舰店的平均售价不低于5元/斤,还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000人次。 “以实助实”,京东扎根实体经济 京东在西藏布局的十年,从打通商业的“最后一公里”到向上探索产业的“最初一公里”,思路愈发清晰。十年间,京东也伴随其在物流、零售、大健康战略的延伸以及在乡村振兴、电商进村等宏观战略的布局,把路走得越来越宽。 尤其在产业侧不断参与和实践,京东有了区别于平台经济更“务实”的本色。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表示,与平台企业不同,京东是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2020年,京东承接了为西藏47个县打造农村电商运营及产业服务体系的任务。今年6月,京东物流在西藏拉萨落地首个大型智能仓,100余台搬运机器人穿梭其中。经过10年建设,京东已在西藏建起规模较大、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网络,实现约80%的商品本地发货,大幅提升本地配送速度。 今年6月,京东物流研发的100台搬运型AGV(自动导引车)机器人在西藏拉萨正式启用,助力西藏物流转型升级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表示,新型实体企业一般有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于实体企业,为实体企业服务,实现实体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是具有数字技术能力,通过技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向乡镇农村,2020年10月,京东提出全面的“奔富计划”——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基础,从打造新基建、发展数智农业和物流、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高品质农产品的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计划三年内带动农村实现10000亿产值,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迅猛。京东扶持优质农产品打出“质量牌”,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在消费端提升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成消费升级与农业现代化之间“质量越高-消费者越满意-农户收益越高-改善生产-提供更多高质量农产品”的正向循环。 京东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炎陵黄桃、固城湖螃蟹、永福罗汉果、祁连藏羊等多类高品质农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不仅销量高、增速快,高品质农产品的销售单价也超过农产品整体水平的2 倍。 根植、成长于实体经济,也让京东可以更加设身处地理解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实践“以实助实”。 不止于此,在京东外部,京东通过开放赋能,变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带领更多实体企业链接数字化,帮助海量合作商家、中小微企业、实体零售店铺实现数字化转型。 一个数字化创新、一条智能生产线,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消费,商流物流融通,科技与供应链能力在创新技术作用下,如源源泉水渗入实体经济。 而当实体与科技融合发展,更多新型实体企业的涌现,会让回声越来越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