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由同联集团生产的可利霉素,作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事业成就代表项目之一,亮相大会。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创新药,2020年1月,可利霉素先后入选“2019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2019中国医学重大进展——药学领域重大进展项目”,在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可利霉素成为中国抗击疫情的“三驾马车”之一,向全球推广。在业内人士们看来,正是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成就了中国智造的可利霉素。 产:从资金保障到引导研发方向 企业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创新药物研发逐步倾斜,国内自主新药研发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研发资金短缺、对市场需求陌生等问题仍困扰着研发机构的前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赫卫清是可利霉素研发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他说:“可利霉素作为一种新药,其研发实验周期漫长,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去推进这个事情的话,很可能就要终止对可利霉素的研究了。”幸运的是,2003年,同联集团将目光凝聚到了“襁褓中”的可利霉素,最终两个团队走到了一起。 产研结合一方面破解了企业科研人才短缺、技术瓶颈难以自主攻克的难题,另一方面破解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资金短缺的重大难题,投资占比达到可利霉素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市场的精准分析与定位,让研发思路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需求,避免了很多弯路。 研:三十年磨一剑可利霉素凝聚专家智慧 从实验室进入到药企,可利霉素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止过。“作为可利霉素的共同研发单位,同联集团的企业科研人员与科学家们一起,对菌种筛选构建技术、提高酵价,提升药物质量等开展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赵小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科学家与企业科研人员同台合作共同攻关,加速了药品研发的进程。 如今,在同联集团的主导下,科学家和企业科研人员正在紧张进行可利霉素的二代创新药物研制。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可利霉素二代药物在抗肿瘤功效、免疫调节及抗感染功效等方面,都有令人欣喜的表现。 学:十余所高校参与 为产品研发带来更多可能 同联集团先后与沈阳药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十余所医(药)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广泛合作,解决研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持续开展新剂型以及二代产品的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药理系副教授夏明钰对于同联集团全程参与的产学研模式高度肯定。她说:“在产学研联盟当中,要让企业当盟主,因为企业对于市场的嗅觉更为敏感。” 在与高校开展药品生产研发合作的同时,同联集团药品临床研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对此表示:“医院也有研发药物的功能,可研发出来的药物必须交给企业去生产。生产出的药品,我们医生再通过临床来进行验证,这个药物在临床到底有没有用,最后还是要由研发人员或者医生来判断。” 产学研一体化 创新药研发必由之路 作为国家药审改革的亲历者,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陈晓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医药研发方面,首先应打通产学研的脉络,加大基础科研人员培养,让更多做基础研究的人跟临床结合起来,了解临床需求和市场空间,研发出临床真正需要的东西。 同联集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生所、诸多国内大学的合作,形成了以可利霉素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产品中试平台,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智力高度密集、技术高度汇聚、研发密切协作的供应链。 可利霉素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在为企业创造高额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深度参与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